熱門文章
消費金融下半場:合規(guī)時代正式降臨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16 分類:行業(yè)資訊
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正在進入下半場。鑒于國內外經濟金融面臨新形勢,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,多家銀行在確保資產質量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主動優(yōu)化貸款類產品投放策略,適當提高信用卡、消費貸款投放門檻,推動目標客群上移。
從上市銀行半年報中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大多數銀行的整體不良率較去年末相比,已呈現(xiàn)下降趨勢,但信用卡、消費貸領域的不良率卻在抬升。
針對金融市場風險,監(jiān)管正加強引導金融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。9月5日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強調,金融機構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,完善公司治理,加強內部管理,強化激勵約束機制,鼓勵擔當、創(chuàng)新和風控,對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的要加大獎勵力度。
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業(yè)務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 838.84億元,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.17%,占比較上季度末上升0.02個百分點。 平安銀行2019年中報指出,2018年末以來,鑒于宏觀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,在確保資產質量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本行主動優(yōu)化貸款類產品投放策略,適當提高信用卡、貸款投放門檻,推動目標客群上移。實際上,據記者了解,今年上半年以來,大多數銀行信用卡中心提高了信用卡門檻,但這多家銀行的信用卡、消費貸不良率仍在抬升。
2019年中報顯示,建行個人消費貸、信用卡透支不良率,分別為1.45%、1.21%,較去年末上升0.35、0.23個百分點;農行個人卡不良率為1.43%,較上年末下降0.23個百分點,但消費貸不良率上升0.22個百分點;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2.49%,較上年末上升0.97個百分點。
在股份制銀行中,招行、浦發(fā)、興業(yè)、平安的上半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比上年末分別上升了0.19、0.57、0.2、0.05個百分點,但上述四家銀行的總體不良率卻比上年末分別下降了0.13、0.09、0.01、0.07個百分點。
多家銀行消費金融產品領域不良率攀升的同時,信貸規(guī)模也在壓縮。
截至2019年6月底,建行個人消費貸余額1682.7億元,較上年末減少約419億元;交行信用卡透支余額為4546億元,較上年末較少約505億元;浦發(fā)銀行、光大銀行同期的信用卡及透支、個人消費貸余額,較上年末分別減少約60億元、19億元;平安銀行“新一貸”貸款余額1533.61億元,比上年底下降0.2%。
“2018 年以來,現(xiàn)金貸、互聯(lián)網消費貸、P2P 等市場放貸主體日益增多,債務風險不斷聚集,市場共債客群資產質量波動明顯,此類風險有向信用卡行業(yè)傳導的趨勢”。中信銀行中報顯示,隨著產業(yè)結構的不斷調整,部分地區(qū)及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的就業(yè)及收入穩(wěn)定性受到一定影響,導致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降低。兩重因素疊加,致使信用卡業(yè)務風險有所上升。
“要想繁榮,先消費吧?!边@是諾貝爾獎得主、經濟學家保羅·克魯格曼對于消費的理解。實際上,當前中國的消費正在企穩(wěn)。
如果僅從數據的表面來看,消費似乎已經出了一些問題,2019年7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73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7.6%,遠低于6月份的9.8%的增速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新聞發(fā)言人劉愛華表示,回落的主要原因為汽車銷售量降低導致,扣除掉汽車零售額影響之后,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.8%,與上月基本持平。
但透過數據就能發(fā)現(xiàn),消費對GDP貢獻率的下降,是源于進出口的貢獻率上升,再進一步可以看出,三駕馬車已開始齊驅并進。今年上半年,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60.1%,資本形成的貢獻率是19.2%,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是20.7%。去年末,三者的占比為76.2%、32.4%和-8.6%。 根據歐美等發(fā)達經濟體的發(fā)展軌跡,隨著居民收入增長,消費和投資對GDP的貢獻度將逐步下降,但消費仍會是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能。
消費能力主要取決于可支配收入。一般而言,可支配收入是消費者在做消費決策時所面臨的最大約束。今年上半年,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,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.8%,扣除價格因素,實際增長6.5%,快于GDP增速。因此,消費仍將為中國經濟發(fā)展提供最大的能量。
“任何金融產品只能分散風險,不能消滅風險。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《世界是部金融史》中寫道,雖然金融工程模型不能模擬人類心理,卻真正干成了一件事:分散風險,在各種投資者中分散風險。
當前,金融科技創(chuàng)新與迭代日新月異,金融產業(yè)鏈更長、生態(tài)圈更豐富、分工更細,但產品同質化嚴重,如何幫助銀行降低消費金融產品風險,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?
對于持卡人而言,分期固然會增加成本,但如果未能及時償還信用卡,則會影響個人征信,進而影響各類金融服務,如房貸、車貸等,甚至求學、工作、出國簽證、投資理財開戶等其他人生大事。隨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日趨完善,個人征信信息的重要性正快速提升。
今年6月,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(fā)布的《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調查簡要報告》顯示,當詢問消費者對信用的態(tài)度時,88.05%的消費者同意“信用是一輩子的記錄,不應過度擴張信用,應謹慎維護”的觀點,不認可的僅為5.13%。與2017年相比,消費者對謹慎維護信用的態(tài)度有所提升,整體上持積極信用態(tài)度的比例增加了1.26%。